我的老爺車

2013. 02. 22 賴崇賢 寫于美國

在國外舊車有幾種不同的稱呼,如果還能開,要出售(或自謙)的叫used cars,較低級的稱呼叫second-hand,優雅一點的叫pre-owned (別人開過的) ,如果是自己開的非賣品,可以叫old vehicle (老車) ,國語叫「老爺車」,台語叫「銅管仔車」,昂貴的名車,且有收藏價值的叫古董或精典車(classic) ,這些古董車有超過五十年或百年高齡的,車主大都是地方名流或士紳,他們常組成一團體,保持連絡,遇有慶典即成群開上街頭彩街,頗為風光。舊車另一種受鄙視的稱呼叫junk-破舊不堪,但仍然能開。

個人擁有一部舊車,雖未列入古董車,但也不至被叫junk,因迄今每兩年一次的排煙測試(Smoke Test)仍然通過,而持續領有牌照。此車於1989年在加州購買,已近24年歲月,可以算是『中等老爺車』,大都在近郊內(local)使用,長途駛用不多,最遠距離從加州開到拉斯維加斯、或舊金山、聖地牙哥、與西雅圖等地而已。它的廠牌是Mercedes Benz 560 SEL,台灣華人叫賓士,台灣人叫『免路』,中國叫『朋馳』,在華人地區迄被認為是高級車種之一,是身分與地位之象徵,尤其是黑色的『黑頭仔車』,仍為巨商富賈或黑社會老大的最愛。本人身分普通,故選擇silver smoke (淺梨子色) ,也因當時居住在南加州,一年四季艷陽高照,淺色看起來比較柔和,也是當年流行的顏色之一。

車身全長5.28公尺,寬1.82公尺,高1.44高尺。車頂及trunk(後車箱)可承載100公斤重量。4行程,噴射汽油引擎,屬於1986-1991系列車款,1992年停止生產。

此車種全都是當時西德製造,屬加長型(elongate) ,比300型或450型長,與凱迪拉(Cadillac) 或林肯牌一樣長,但比Limousine大禮車短,是豪華型的家庭房車(family car) 之一,車內空間容納一家五口綽綽有餘。外表車身板金與金龜車(Volkswagen)同級,不比舊美國車薄,有六層烤漆,除非擦撞,車身不易生誘。同車款除外觀及內飾外,引擎從1986迄1991年大體相同。惟內部設備缺少:
C.D. (當時C.D.唱盤剛發明不久) ,新式天線(antenna-與車身一體成形) ,行動電話的轉接與通話(但可裝car phone) ,和GPS (導航系統) 等等,以上兩種約於21世紀初葉才發明。除上述科技新產品外,現代汽車的豪華裝備則應有盡有:
A. Accel. Set -Cruise Control (固定車速控制)- 在美國長途直線公路駕駛十分需要
B. Rear Mirror車窗及後視鏡-電動調整(window glass regulator)
C. Fog light(霧灯)
D. Wind ShieldWiper除兩支大雨刷外,兩大前灯(head light) 上又加二個小雨刷
E. 車內灯及三段式閱讀灯
F. Temperature& Vents車內溫度恆溫控制器/前座有六個冷氣出風口,後座有一大出風
口(在座椅中間下方)
G. Storage Compartment (置物箱)後座左右兩上方各一,可放急救箱與保養手冊
H. Heated Seats(瞬間電熱座椅)-前後座椅均可前後電動控制
I. Sliding Roof可拉開遮光板的天窗、平開式與斜開式使陽光空氣進入,雖整個車頂不
能打開,但仍可享受一點敞篷車(convertible)的拉風
J. Antenna兩段式天線,短式接收近距離,長式接收長距離
K. Car Stereo高級音響,有防盜裝置,含警示:『音響器一開即損壞』
L. Hood油壓式的引擎蓋
M. Shock Absorber防震器特佳,行駛安靜又耐用
N. Economy耗油警示灯,可提醒駕駛人節省汽油
O. Defrost (除霜灯)
P. Arm rest (前座兩椅中間的手臂置放處,可伸收) ,下方有一可上鎖的小物箱
Q. Anti-theft alarm system (防盜警鈴)
R. Brake Pad腳踩式『手剎車』
S. Emergency Tensioning Retractors-前座有緊急情況縮回裝置
T. SRS防撞氣囊- 又稱supplemental restraint systems (補助受撞系統)
U. Head Restraints-前座座椅上方枕頭調節裝置,可防頭部被撞傷
V. ABS (Anti-Brake System) 防卡死,剎車系統
W. PowerWheel Steering 電動方向盤

1990年代美國經濟不景氣開始,傳統購買方式,均以分期付款的購車方式(期滿擁有車子) 仍然普遍,雖然已開始流行lease(長期租賃) 方式,但當時尚未普遍被接受,因為lease只租不擁有,一般為預付總車款的10-15% 作為down payment (頭期款) ,其餘分36(個月) 期支付租車費含利息,約$250至$350之間,期滿車子被收回。lease的好處是享受36個月(三年) 保固,外加免費機油更換,這對於美國車種,比較花算,因為美國車的零件只能撐用五年,五年後除了車體板金外,其他零件開始「零零落落」,而歐洲車的月租費約為日、美兩款車的一倍以上。故一般美國人有能力購買、或租賃名牌歐洲汽車者不多,唯一例外是有些黑人,高檔房屋買不起,只有開名貴車子來炫耀自己與補足遺憾。

通常名車須與豪宅搭配,若住二、三等級住宅區,而開名車,汽車保險費比住好區要高許多,因為失竊率較高。在豪華住區內開名車不會惹人注意,若開較差等級車輛則會。豪華住區的警察,要求定期來做社區工作的工人,到警局申請工作證,並在其裝載工具的貨車擋風玻璃貼上,以識別是工人或陌生人,而開著不好車子在社區內閑逛,也常會被警方攔截,這是為何加州大城市的房屋仲介業者,人人開好車的理由之一。(以方便在好住宅區帶客戶看房子)

Mercedes車系的保險費用也貴,記得剛買時,整年全險高達三仟多元,若缺少室內停車庫更貴。保養費用也是貴的離譜,日本車子的更換機油20元有找,它要一百多元,另外一般消耗性花費如:輪胎用美其林(Michelin 或日製Toyo 四輪約一仟多元,日製或固特異(Good Year) 僅須四佰至六佰元;剎車皮(brake pad) 與剎車板(rotor) 須同時換,約費四佰元;大小灯炮20至50元不等;水箱沖洗費(radiator flush) 加冷卻劑(coolant) 約200元;油箱加滿共90公升(23多加崙)- 以每加崙2元左右還好,現在油價漲了一倍,就吃不消了。560 SEL有八個Cylinder (汽缸) ,5600 C.C. 馬力,耗油為各車種之冠。另外加油與維護時,總要加點小費5-10元,velvet parking(代客泊車) 小費更少不了。以上為消耗性支出,還好一般大毛病沒有。

依平均一般美國人開車哩程數為每年一萬哩,但本人迄今僅開了97,00哩,平均每年不到4,500哩,是屬於low mileage(低哩程數) ,當然也是舊車銷售的好條件之一,另外全部板金如新,也是一個plus (加分) 條件。可是未賣,20幾年來,專屬個人,小心駕駛,定期換油與保養,車況尚佳。

數年前由加州遷居西雅圖,此地天氣較冷,較少開車,有時返台,長時間未發動。數周前突發現有一警示紅灯亮起: "Check Engine" (請檢查引擎) ,經查閱『使用手冊』(manual) ,得知為"Emission" (汽油與空氣排放) 問題 ,可能原因包括下列幾項:
a. 引擎機油 (engine oil)-黏度不夠(註:oil是機油,fluid是潤滑油)
b. 自動變速機油(automatic transmission fluid) -黏度不夠
c. 引擎皮帶(含V-Belt 與Poly-V-Belt 共五條) 太鬆或有裂痕
d. 氧氣感應器(Oxygen sensor) 失靈
e. 空氣流量計失靈
f. 排煙管(exhaust) 問題
g. Fuel filter (汽油過濾網)
h. 火星塞或其他問題等等…..

看了之後,感到一陣困惑,經一再研究推測,可能是大問題,正百思不解中,有鄰居介紹附近一位資深的修車師父,他專修Volvo車,但願意幫我看看,但也查不出原因,於是他介紹我去汽車材料行,請他們測試一下,這種測試又叫OBD (On Board Diagnostic)-臨車診斷器,材料行人員問我那一年車(註:修理或保養車子必問的問題是:year-年份、make-車系、與model-款式) 我告訴他是1989,他說OBD只能測1995年以後出廠的車子。又去問了幾家修理廠,他們的要價初步測試是100元,如須進一步則要150-200元,但不保證查出原因。通常一般紅灯亮起時的最可靠方式為去找經銷商-Dealer,他們一定可以測出毛病。最後不得己就去找他們並約定檢查時間,是隔天上午7點。當天下午四點接獲通知,毛病已查出,但檢查費卻貴得驚人,共$258元含稅,終於體會到了『知易行難』。

檢查費雖貴,但這也許是普通修車廠不一定查得出的毛病。依『診斷』結果記載:Air Flow Sensor Malfunction (空氣感應器失靈) ,這個感應器是「控制空氣與汽油的混合量」,他們用的是OTC Test與OHM測量器,這兩項儀器恐非一般修車廠所有。我問經銷商,如果不修會有什麼嚴重後果,她說會影響車子的其他零件,也會有生命危險。聽了她的說明,再問她修理加換裝新零件(replace) 等須花費多少,她說兩件零件要$1,400元,工資$600元,也是貴得離譜。心想有人願意花費幾乎與車子現值等值的修理費? 何況兩仟美元已足夠買一部二手日本或美國車了,心裡頓覺不舒服。後來打電話請教一位在洛杉磯認識的台灣藉師父,他說,如不修,車子耗油愈來愈多,引擎會常有idle(呆滯) 情形,尤其slow(不移動)時 會有如抽筋的震盪,嚴重的是定期的smoke test (排煙測試) 可能無法通過,無法繳付牌照稅,也無法renew(更新牌照) ,換句話說,車子要報廢。聽了他的分析,更為難受。

不得已再去請教附近修車的老師父,他告訴我既然新零件這麼貴,不如去找舊車零件供應商(台語稱抬肉店) 。一個實際問題是車子年式已久,雖然狀況不錯,是否值得再花錢去修。但經仔細盤算,仍猶豫不決。回想每次去加油時會遭遇兩種不同眼光,年青人投以鄙視眼神, "Oh, a junk car!" (老車!) 老年人則投以羨慕的眼神。若遇開同樣賓士車種的老先生,彼此更會有惺惺相惜之感。

有位修車老板告訴我說,若買舊零件,要承擔風險(risk) 。左思右想幾天下來,決定開始上網看看。首先上e-Bay,大都是新的小附件(accessories) 如車灯、雨刷、火星塞、油劑等,引擎部分的舊零件不多,有一部分是廠商,另一部分是個體戶(自營或進口商) 。因我需要的零件並非『大色貨』(台語-銷路好的貨) ,也不是易損壞的部分品。後來終於找到由廠商託銷的air flow sensor (為一隻手指大小),售價為$400元,但不敢貿然決定,先電話問dealer,他們說air flow sensor附於air flow meter上,不能拆開,無法單獨出售(sold individually) ,整個air flow meter 是一個unit。雖售價僅整件的四分之一,但不敢冒險,因裝缷一次工資要$110元,如不行,兩次要花$220元,且無法保證工人會拆得下舊件,再安裝。只好暫且等候與老師父商量後再決定。

後來自己上網找尋舊零件,不查則已,一查才知美國舊零件的市場居然如此龐大,且經
銷方式、管理與系統十分科學化,顯見有市場的需求。我損壞的零件是Air Flow Sensor,但找不到它,改找Air Flow Meter,結果不但找到,且待售品有數十件之多,但能match (符合) 本人車輛的年份與款式不多。經仔細從1987~ 1991年款式中選購一件1989年的乙款,價格是中間價$250元,保固期30天,若不滿意不退錢(no money-back guarantee) ,但可更換,其實工資比零件貴,換貨不花算。隔日拜託老師父代裝上,歷時一小時,他索價每小時工資$90元(一般工廠要$100~150元) 。裝上後,我請他檢查有無其他問題,他發現點火系統的Ignition Wire Set (點火電線) 與火星塞太舊了,馬達轉動用的皮帶有雜音,這些屬於wear and tear (自然消耗品) 應每10萬哩更新一次。我接受他的建議,他並且答應我開一張shopping list (購買其他零件的車子) 。(按:parts一字中國人譯為零件或另件,日本人則譯為部分品)

換裝零件後,我起動引擎,發現 "Check Engine" 的紅灯仍未熄滅,依一般情況,如剎車油不足會亮燈,油加足後,灯自然熄滅,師父的看法是:車子開了約20哩後,灯會熄滅。我半信半疑地離開,但二周以後紅灯仍未熄,我再電詢師父,他改口說,也許須將連接至乾電池的電線拆下再重接。我告訴他這是嚴重的安全問題(a serious issue of safety),因紅灯未熄如表示原有舊毛病,倒也無所謂,如果是其他的毛病,開車人不知道,就會疏忽了紅灯的警告作用,是很嚴重的。幾天後仍未接他答應何時修復,雖然一再電話留話,並告知事情潛在的急迫與危險性。過了一周之後,終於接到回話,他正患重感冒,我問他是否仍去上班,他答是(正式工作不敢停,外快工作可暫停,這一點與華人工人想法不同)。經過幾天折騰,我沒輒,只好忍下來。心想如果此時『換將』,第一、需再耗費一次的拆裝費用,再加一次材料費,第二、鄰居經常會碰面,恐有礙情誼。

數天後,他居然有一天來電告訴我他要來我家。他來時帶了一張parts list(材料購物單) 給我,並約好三天後,把問題連同其他換裝零件做好,我略帶不悅地告訴他希望一次搞定(at a one-time shot)。

我又開始在網路上找尋其他零件,這次比較容易,因要買的零件都是消耗品,必須用新的,故只要提供車子的適當資料,(註:有時要提供VIN #= Vehicle Identification Number-車籍號碼)比較東西品質與價格,很容易就可以買到。eBay上的材料若屬原廠較貴,其他網路大賣廠(warehouse) 則便宜一點,通常都有材料的相關相片,供給上網客戶辨識,而售價有時會有很大的差異,如一個火星塞的價格從$2元到$50元不等,有時同一材料,不同廠商有不同價格。在選購時有時會碰到一些問題,這時有線上銷售服務員(live chat) 會幫你決定,但有時也會遇到不老實的服務員,例如有一次我選定好德製Bosh火星塞電線及Distributor Cap (分電帽) 後,『註:同樣點火線路最好使用同一品牌,而德製的Bosch(巴希) 被公認是最好的一種』想徵求服務員的second opinion (看法) ,這位服務員竟告訴我,我的選擇不當,建議我要用較貴的。我反問是否一定要買貴一點的? 他回答說它們不match (適合) 我的車種,我反駁說,是你們公司在網上主動提供的意見,那會不適合? 他改口說這些零件目前out of stock (缺貨) ,我說你們產
品旁邊明明註明in stock (有貨) ,為何有此矛盾? 他想再硬拗下去,我生氣地罵他一句: "You are full of shit!" (你滿口胡言) ,這時現場銷售部的經理(floor manager) ,立刻接過來,瞭解真相後,她答應替我check,結果確有存貨,也符合我車的規格。經此經驗,對於「服務員之助」不敢恭維了。

東西訂購完畢後,很快會接到『謝謝你訂購』的確認e-mail,24小時內又接到invoice (發票) ,及確認你的order 已被接受,並告訴你UPS (United Parcel Service-聯合包裹運送公司,等於台灣的宅急便) 或FedEx (聯邦快遞) 或USPS(美國郵局) 等運送公司及包裹查詢號碼(tracking number) 。約2 個business-day (上班日) 會收到郵件。e-Bay無論貨品價格,一律ground free shipping(內陸免費送達) 但大都經郵局送達較慢,其他公司則用UPS送達,速度較快,凡購滿$50元以上才有免費送達,所有網路購物則一律免稅。

至於退貨如何處理? 當你接到貨物訂購確認發票時,會給你一份詳細退貨方式與步驟。首先你須連絡客服中心,他們會問你退貨原因,是貨物破損? 不符訂貨規格? 或買方不想買? 若是前兩者,賣方會在接到退貨後立即補寄,運費由賣方支付,若買方改變主意不買,則運費由買方支付。客服接到申訴後,會經由e-mail給你一個Return Authorization No.( 退貨授權號碼) 與退貨辦法。但並非所有零件均可退還,輪胎、汽車保養手冊、已安裝過又拆下的零件、因需要而修改過的零件、或電子產品等,均不得退還。客戶應在訂購日起至賣方收到零件止30天內處理退還手續,買方應將擬退還零件,連同發票裝於另一紙箱(carton box) ,但原來的parts box (裝零件之紙箱) 也須一併寄回,以證明該零件確由賣方賣出。另外若擬退還之零件屬笨重或價值超$50元以上,則扣除restock cost (物件再還倉費用)- 即售價之20-25%,這種情形有的新車經銷商也這麼做,但對東方客人則有點奇怪,之所以這麼做,廠商的理由是大件材料退回,
他們要花時問去拆箱、整理、與回復原位。待買方把退貨包裝好,須在新紙箱上註明RA(退貨) 號碼,並速將查詢號碼e-mail通知賣方,逾十日不得退貨。到底多少天取得退貨款則不確定,一般廠商老板為一個公司,eBay賣主則很多,且良莠不齊,退貨十分困難,在此奉勸擬在網上購買零件之諸君,訂購前宜三思,訂貨易如反掌,退貨則大費周章。

一般華人都以現款購買新車居多,新車前3-5年不會有大毛病,5年過後毛病開始出現,如到dealers去買零件不花算,因此為維修舊車,就得懂如何上網去取得零件,這是一門學問,也是經驗。有人以為用長期租賃比較花算,若從經濟與財務能力去考量,可能見人見智。年青時購車如為工作需要,或作為生財工具,如推銷商的職業,用lease 比較有利,如已屆退休年齡,收入減少或沒有,購車用途不外是生活消遣,則應以現款購車,以免負擔利息。以本人在1989年購買的560 SEL為例,當時售價為八萬三仟美元,當時初來美國,尚無工作固定收入,所以用all cash (現金) 買,雖每月不必付car loan(汽車貸款) ,但車子年年depreciate (折舊) ,經過24年,現值不過數仟元而已。如果以當時車子價款去投資房地產,可以購置約30萬的房子(以25%頭期款計) ,每月房貸(mortgage loan payment) 年利率以6- 4%,25年下來共繳付本利約38萬,加止本金8萬3仟元共46萬3仟元,但房子現值應在90萬以上。原投下的資金非但沒有被貶掉,反而生利,兩種投資一消一長,房子是絕對的必需品(a necessity) ,而車子則是消耗品與奢侈品(luxury) 。但若住東部的紐約市,有地鐵地公共運輸還好,到了西部除舊金山外,沒有車子等於沒有腳,只是不能投下大資金來購車。

一俟全部零件到齊之後,即連絡老外師父約定時間換裝,這次他比較乾脆,不再拖拖拉拉,約在星期六上午九點半,我依約前往並把全部換裝零件點交給他。他先趕我回去,等車子好了會通知我,我覺得訥悶,我笑著告訴他我喜歡看師父工作,而且我可當他的小雜工(handy man) ,見他未肯定回話,我即離開。約1個半小時回去,看他大部分工作已做完,只剩下最後一項換裝「氧氣感應器」,但他告訴我,我買的零件不符,我的車子須用3-wire(三條電線) ,我買的是雙線,我提議回家去問材料行有無現貨,材料行答復須等3-4天才有,這時只好把拆下的舊件重新裝回,等新材料了再裝。後來我看到一些舊材料散落地上,我檢起其中一條舊皮帶查看,並問他皮帶看不出有損害跡象,為何要換? 他把皮帶反捲給我看並說,皮帶內側而裂痕(實際上看不出) 。事實上經銷商僅建議我更換『空氣流量計』,其他點火系統的replacement(更換) 並無建議,為何老師父要我換高達八佰多元之材料?

我開始試發動引擎,發現『檢查引擎』紅灯已熄,幾天來的顧慮與操心,如今一掃而空,真是花了錢消了「災」,顯然買的舊零件暫時還能用。我打算拾起散落地上的舊件,因我以為cleaning –up(清潔費) 應不含在工資中,但老師父阻止我,他說『這些舊件反正你用不著了』,我審視這些舊件,並發現它們磨損的程度並非如他講的嚴重。火星塞百分之九十仍然是白色,其他點火的電線也九成未有燒黑的情形。付給工資後,與師父聊了一下,他得意地告訴我買了一件小零件約$2.8元,上eBay出售賣了$33元,別人買了又轉售賣$60元,他又舉在他車庫存放的一箋Volvo(瑞典富豪車) 前面大灯為例,他花了$220元買的再加整修的,結果上了eBay狂飆到$2500,我誇讚他生財有道。然後我試開了一段路,還算滿意就回家了。

回家後晚上再上網,發現有一材料我花了$150元買的,結果eBay僅賣$99元相差有50%之多。在網上無意間又發現德製新的點火分配器頭(distributor cap) 竟有終身保固(life time warranty) ,這時才恍然大悟,這部用了24年的老車,點火器與皮帶並沒有太多磨損,可是師父堅持要換,且不願我把拆下的舊料帶走,原來這位師父心中另有『打算』,或許他想把這些原廠德製的材料,稍加修整後再上網高價出售牟利,當然這是一種臆測。後來想想這些材料是屬於我的,何不要回來作備用(spare) ,或以後知道這些材料的名稱與用途。且當年製造的材質應比現在好,如1939出廠的金龜車(VW) 仍然能開。老師父沒辦法只得不太甘心地(reluctantly)地將所有舊件退還。買材料和與老師父打過交道後,獲得了一些經驗:
1. 購買材料前必須shop around (貨比三家)
2. 最好請教二位以上師父,確定零件有損害才更換,否則舊件等於浪費
3. 換裝工資,須「先小人後君子」事先談妥
4. 卸下的舊件最好帶回,最好記下它的材料號碼,以作他日購買新料參考
5. 能在場監督換裝更好(美國一般修車廠通常不准客人留在工作現場)

車子修完了,另一問題又開始在腦中徘徊,將來老舊車子何處去? 我近50歲時才買車,如近已逾古稀之齡,不可能再能度過另一個24年吧。雖然老師父告訴我,依他30多年的修車經驗,仔細檢查過我車子的引擎與底盤(chassis) 後,確定我的車還能開40萬哩,換言之,總共可達50萬哩毫無問題。天啊!這是令人不可思議的,若以每年開1萬哩計算,等於還能開40年!對於本人當然這是絕不可能的,除非我真能『長命百歲』,因此這是必須面對的問題。一般年青人每3-5年即以舊車換新車 (trade in) ,沒有困擾,到了年老時,把舊車賣掉送人,改坐bus也可以。如住老人公寓(senior apartment) ,出外購物、看病有shuttle van(交通車) 接送,倒也不須有車子。這時該考慮如何處理舊車?經仔細思考,或許下列為可行辦法:
1) 賣給抬肉店(dismantling co. 或wreckage co.)? 似乎太可惜。有些舊車之所以如此處理是因事故,車體損害嚴重,美國的板金修復又是貴得驚人,因此不得不當廢鐵賣掉。
2) 送人? 給誰? 給親友? 接受的人不一定喜歡,恐無『送者大方,受者實惠』之實質意義。捐贈給慈善團體? 但它們不一定珍惜,把它當貨車也可惜。
3) 當古董車,傳給後代繼續保存? 有些子孫後代不一定領情,因為要維持working condition (能用狀態) 須偶而發動一下,零件壞了要更換,以保存古董車之現況,也許是種樂趣,但若缺乏保存的高雅閑情,則是一種累贅。
4) 售予愛車的收藏家? 也許是另一可行辦法,他們可能會以保值及珍惜古董的愛心,來看待這台『古董車』,並繼續使它傳承百年以上吧!

附註:
當然世界各國名車不少,如Porsche (寶時傑-德製) 、Bentley (班特力-英製) 、Rolls Royce(勞斯萊斯-英製) 、或Ferrari (法拉利-意大利製) ,Lamborghini (意製) 、Peugeot (法製) 也都值得收藏,但就approval & popularity rating (滿意度與受歡迎度) 而言,Mercedes Benz可能不遜上列名車。

賴 崇 賢 Justin Lai
stupid-u2@hotmail.com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